拜登在慕安会上宣称“美国归来”,但欧洲已不是原来的欧洲
在2月19日举行的慕尼黑安全集会会议特别视频集会会议上,美国总统拜登以“美国归来”为主题发演出讲,要求增强美欧相助,重振跨大西洋同伴关系。这是拜登履新以来首次面对欧洲公众发言。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任内,美欧政治互信出现裂痕。所谓“美国归来”,即跨大西洋同盟归来,美国重返各种国际组织、协议和机制,强调美欧同伴关系的作用,重塑信任。拜登是外交政策专家,了解欧洲,清楚知道只有团结盟友,才气发挥美国的领导力。他在演讲中大谈北约义务、气候掩护、国际相助等欧洲人关心的话题,有意避开了欧洲人不喜欢的话题,包罗北约成员国国防支出、德俄天然气管线创建以及美欧互征处罚性关税等。
受疫情影响,此次慕安会的特别集会会议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集会会议时间浓缩为三个小时。围绕跨大西洋同伴关系的议题,除了拜登之外,另有三位发言人: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约翰逊。默克尔将于年内卸任总理,约翰逊刚刚领导英国完成脱欧,马克龙的欧洲战略自主曲高和寡。从特朗普的“美国第一”到拜登的“美国归来”,欧洲已不再是原来的欧洲,欧美关系也很难回到从前。
代价与长处之争
拜登力图重新得到欧洲人对美国及其领导脚色的信任,三位欧洲领导人却各怀心事:英国认同美国主张守卫共同代价,德法则强调长处分歧;英国接待美国以“自由世界领袖”的身份回归,德法则追求有效的多边主义。
拜登认为全球政治处于专制与民主之间的十字路口,寻求与欧洲在同盟的根本上增强西方代价观,共同应对挑战。拜登把中国和俄罗斯视为竞争对手,明确提出在代价观的问题上不能让步,暗指美欧在5G和北溪管线创建方面的分歧。约翰逊提出“守卫代价是我们的长处”;默克尔和马克龙则主张创建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多边主义,尊重差异,而不是文化和代价观的相互抵抗。
拜登主张中国、俄罗斯和北约三个议题在跨大西洋议程中占据优先职位,默克尔和马克龙则强调多维安全,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新冠疫情、气候厘革、可骇主义和贫困问题。
在对俄关系问题上,默克尔的表述异常清晰。她公开认可,多年以来乌克兰危机没有取得任何希望,号令制定共同的跨大西洋对俄议程,一方面提供相助大概,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差异和分歧。
欧洲战略自主需不需要美国?
在特朗普任内,跨大西洋同伴关系遭遇重重阻碍。鉴于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在土耳其和叙利亚问题上缺乏协调行动,马克龙一度提出北约“脑死亡”。拜登在慕安会上强调跨大西洋同伴关系的代价和重要性,重申北约的安全允许。
马克龙认可跨大西洋共同安全议程,但是也谈到了欧美之间的分歧。他认为,北约需要一个全新的理念,一方面与俄罗斯举行对话,维系自身安全;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地域辩论,以及未来大概发生辩论的太空领域。
在欧洲战略自主的问题上,德法之间一直存在分歧。德国国内普遍认为,寻求没有美国的欧洲安全自治,无异于把欧洲推向险境。马克龙在演讲中为欧洲寻求战略自主举行了辩护:战略自主意味着欧洲在北约负担更多责任,有助于北约的内部平衡,增加相助的可信度,与美国主导并无矛盾。别的,美欧的战略重心差别:欧洲关注界限及周边地域安全,美国的注意力在亚太地域,为此欧洲不能过分依赖美国。相对于马克龙的雄心壮志,默克尔的表述更为清醒,即把欧盟自身防御作为北约的增补。
跨大西洋关系仍然存在摩擦核心
对华政策是美欧关系的敏感议题。拜登在演讲中多次提及中国,令欧洲人大为告急。明白美国全球战略的关键词是“中国”。树立一个强大的外部对手,有助于美国的内部团结,也是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之间的统一纽带。但是中国议题并倒霉于欧美团结。
拜登在演讲中指出,欧洲和美国创建的全球体系正在受到挑战,未来与中国的竞争将是长期而困难的,为此,美国和欧洲必须团结起来共同行动。在如那边理处罚中美欧三边关系的问题上,欧洲没有统一的战略。美国要求欧洲选边站,令欧洲国家左右为难。在慕安会上,团结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对中美竞争表现担心,不愿看到未来世界被两大经济体分割成两个相对的阵营。
默克尔不想陷入反华同盟,她在演讲中指出,比年来中国得到了全球影响力,跨大西洋同盟必须采取行动应对这一新局面。但她同时强调,在对华政策上,美国和欧洲的长处并不总是一致的。默克尔支持制定共同的跨大西洋对华议程,至少在共同界定问题方面,欧美双方拥有共同的根本。
特朗普任内,美欧关系陷入低谷。拜登上台之后,欧盟希望与美国结成新的同盟,在贸易政策、抗击疫情、气候掩护、多边主义和维护宁静方面增强相助并采取共同态度。拜登在慕安会上的演讲,延续了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根本要素:一方面对峙对有关大国的强硬政策,一方面强调自身长处并敦促盟国履行义务。与特朗普差别的是,拜登与欧洲人对话的方式更为理性和友善。拜登希望与欧洲举行相助,通过创建政治互信,重塑美国的领导职位。在这一过程中,对有关大国的政策和欧洲战略自主都有大概成为跨大西洋同伴关系的摩擦核心。
(刘丽荣,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传授,德国波恩大学哲学博士)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来源:https://www.sohu.com/a/451873924_26061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