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3|回复: 0

让康健人以身试毒!英国新冠“人体挑战试验”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0 10:1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网2月20日电 (卞磊)颠末约一年的争议,全球首个新冠病毒“人体挑战试验”最终落地英国,得到了该国伦理机构的认可。
这一年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至今已导致超1.1亿人被感染、245万人丧生。由于这项“人体挑战试验”需要康健的志愿者“以身试毒”,毕竟该不应启用试验,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论战。

资料图:当地时间2020年12月8日,英国开始接种新冠疫苗,优先接种照顾护士院人员、80岁以上人士以及一线医护和社会工作者。
支持者们疾呼,试验对了解病毒、疫苗开发等有积极作用;批评者则力证,试验将带来伦理和实践方面的问题,不但大概伤害志愿者,甚至会使民众对现有疫苗失去信心。
如今,试验在被引入漫长而困难的战役后,将进一步戳痛人们的神经。试验存在何种风险和隐患?研究人员能否权衡好志愿者安全与病毒研究之间的天平?志愿者的牺牲能否换来想要的效果?太多疑问等候解答。

资料图:2020年12月8日,英国开始接种新冠疫苗。图为医护人员为90岁女子玛格丽特·基南接种疫苗。
【将“以身试毒”的年轻人】
2021年2月17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称,该国伦理机构认可了一项新冠“人体挑战试验”筹划。目前,项目已得到英政府的资助,将由帝国理工学院、医疗公司hVIVO以及伦敦皇家免费国民保健制度信托基金会集作开展。
消息一出,全球注目。其中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原本康健的志愿者为了研究,需要“以身试毒”。英媒指出,在研究期间,新冠病毒将被滴入志愿者的鼻腔之中。之后,他们将在医院隔离14天。期间,医疗小组将密切监测。
“通过这种方式,受试者遭到病毒的‘挑战’。这与尺度的疫苗临床试验差别,(在后者的试验中,)疫苗是给那些自然感染病毒的人接种的。”《印度快报》2月18日先容称。
首个研究阶段将分析导致新冠病毒感染的最少病毒量。在这个阶段,筹划招募不凌驾90名18至30岁的康健年轻人。国际权威杂志《自然》2020年3月在《科学家是否应该让康健的人感染新冠,以测试疫苗?》一文中称,选择年轻、康健的人,可以将试验的风险大大低落。
在未来,英媒指出,一小部分志愿者大概将先接种得到批准的疫苗,之后再打仗变异病毒,以资助寻找最有效的新冠疫苗——不外,这一阶段的研究尚未得到批准。

资料图:2021年1月31日,美国旧金山民众在位于旧金山都会学院的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点接种疫苗。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安全、可控情况如何保障?】
“我的团队已藉由其他呼吸道病毒,安全地举行了超10年的人体挑战研究。没有一项研究完全无风险”。新冠“人体挑战试验”的负责人克里斯·邱曾称。
在2021年2月17日发布的公报中,帝国理工学院体现,此项试验将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中开展。
公报称,鉴于对变异新冠病毒的认识有限,试验将使用2020年3月在英国流传的病毒;而志愿者则会在专门的隔离设施内,打仗病毒;对于志愿者的安全情况,研究人员将密切监测,医护人员也随时可提供治疗。
别的,在试验竣事后,志愿者需担当两次病毒检测,只有效果都为阴性者才气脱离。
2020年5月,世卫组织曾就此类试验发布指导意见,称在特定条件下,试验“在伦理上可被担当,但须仔细设计和举行试验”,尽大概淘汰对志愿者的伤害;在“涉较高风险、较高不确定性、公众对研究的信任极具重要性”等情况时,试验应以“更高尺度”举行。

资料图:2021年1月5日,英国采取了第三次严格性封锁步调,伦敦陌头行人稀少。图为伦敦塔桥附近的行人。
【“一只脚迈入未知伦理领域”】
自围绕新冠“人体挑战试验”的讨论声响起,人们似乎就已一只脚迈入了未知的伦理领域。
面临伦理逆境的,不但英国。在此之前,在美国、加拿大、荷兰等,都出现了“赞成试验”的声音,其中不乏官员、伦理学家甚至诺贝尔奖得主。
英国《卫报》曾报道称,赞同者指出,只管有新的疫苗数据,举行“人体挑战试验”“仍有代价”。全球疫苗供应告急,且富裕国家预定了其中大部分的疫苗。“下一代候选疫苗的‘人体挑战试验’,有助于确保全世界有足够的疫苗。”
“人类挑战研究早已被乐成运用,可追溯到18世纪末。”此类试验在推动疟疾、伤寒、霍乱和流感等多种疾病治疗方法的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分析指出。

2021年1月24日晚,德国柏林阿恩斯瓦尔德广场一处台阶摆满蜡烛,哀悼新冠逝者,台阶上还放上了“让新冠逝者被瞥见”字样的牌子。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然而,与此前举行的“人体挑战试验”差别,美国《纽约时报》分析称,新冠病毒目前仍无确定的治愈方法。“对于疟疾,志愿者们把手臂伸进满是蚊子的房间,让蚊子叮咬和感染,但是,是有所谓的接济药物来治疗患者。”
《美国科学院院报》2020年11月进一步指出:“试验或加速疫苗开发”这一焦点主张,存在缺陷;风险与效果之间的关系不确定性很强,甚至大概让人无法担当;试验还大概进一步加剧人们对现有疫苗的不信任感。
另外,期望年轻人以大概丧失生命的重大牺牲为前提加入试验,是否公道?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研究传授弗朗索瓦·贝利斯指出——志愿者在感染新冠后,或遭受并发症困扰,其自身和家人也大概恒久陷入“心理逆境”。
“当我想起人类挑战模式时,我会想,‘我能通过其他方法得到这些信息吗?’”美国佛蒙特大学微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传授贝丝·柯克帕特里克体现,“但凡能找到另一种方法,我们通常都不会选择这条路。”
无论如何,研究人员已在号令志愿者们加入新冠“人体挑战试验”。至于此项对康健年轻人的研究效果,能否代表更广泛的人群?试验毕竟能为疫苗开发做出多大贡献?如果试验失败,会否危及志愿者的生命安全,从而陷入更大的伦理与道德双重逆境?
面对疑问,仍处于“风暴眼”中的试验,前路多艰。(完)

来源:https://www.sohu.com/a/451590475_12375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条款|石狮论坛 ( 闽ICP备15001810号-1|闽公网安备 35058102000177号 )

GMT+8, 2025-4-23 04:20 , Processed in 0.161827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