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这里的牛属于村团体的生产工具,农闲时节村民“轻轻松松”放牧一天就能挣两个工分,老百姓戏称它为“耍耍牛”;如今,这里的牛全身都是宝,连牛粪都可以卖钱,农户养一头牛能净赚4000元左右,这真是名副其实的“致富牛”……牛年伊始,记者来到我国著名的“肉牛之乡”重庆丰都县,感受从“耍耍牛”到“致富牛”的变化。
丰都山间牛群。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武陵山区边沿地带,有广袤的山地草场资源,适宜发展肉牛等草食牲畜财产,然而很长的时间里,牛的价值都没有被发现。
2000年左右,为解决三峡库区财产空心化问题,丰都县开始大念“牛字经”、培育“牛经济”,全面构建起集牧草种植、母牛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等于一体的肉牛全财产链。现在,肉牛财产已是丰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最得力的财产。
重庆丰都县十直镇秦榜沟村建卡贫困户付体碧在给牛喂食。新华社记者陶冶 摄
丰都县十直镇秦榜沟村建卡贫困户付体碧,是重庆市市级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正是肉牛财产给她的困难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付体碧告诉记者,5年前,她贷款3万元买了6头牛,现在已发展到30多头的存栏规模,年收入凌驾10万元。
“育肥一头牛差不多有4000元的利润,如果母牛再下崽儿来卖,还可以赚得更多,就连牛粪都能以几十元一吨的价格卖给有机肥生产企业。”付体碧高兴地给记者讲着她的养牛致富经。
丰都县扶贫办副主任孙建川告诉记者,付体碧这样的贫困户之所以能够积极投身肉牛养殖业并从中受益,是因为丰都县创建起了一套让群众得实惠的利益联结机制,群众可通过“直接加入、订单种养、务工就业”等方式加入到肉牛财产中来。现在全县有2.1万户农户加入肉牛财产发展,其中建卡贫困户凌驾2300户,有力助推了贫困农户脱贫增收和库区移民安稳致富。
经过多年的发展,丰都肉牛全财产链现已日趋完善。丰都县畜牧兽医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何川东介绍,按照“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丰都累计培育、引进、扶持肉牛及其关联财产企业34家、专业合作组织31家、家庭牧场800余个,肉牛存、出栏量分别稳定在16万头、9万头左右,年种植牧草约6万亩、生产饲料约10万吨,年肉牛屠宰加工能力15万头、牛肉精深加工能力10万吨,牛肉特色餐饮店30余家,使用牛粪生产有机肥20万吨,实现了肉牛一、二、三财产广泛联动、深度融合发展。
何川东表现,“十四五”时期,丰都县将通过科技引领延长肉牛财产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利益链,让肉牛财产更加“牛气冲天”,成为继承领导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牛头”。(记者陶冶、王晓曈)
来源: https://www.sohu.com/a/451099785_26710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