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照片,成都,2021年2月7日
“张大爷”和他的“大白”
2月5日,在四川成都,张富源与自己领军研究设计的“华龙一号”ZH—65型蒸汽发生器模型合影。
2021年1月30日,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始商业运行。
“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的总设计师张富源热泪盈眶:“‘华龙一号’首台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记着由我们自主研究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ZH—65型’蒸汽发生器获得圆满成功!它的成功,圆了我们两代核电人的梦。”
本年66岁的张富源,被同事和同行亲切地称为“张大爷”,是我国核电工程界的知名专家,工作履历丰富,处置惩罚技能问题果断且敢于继承。
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的关键主设备之一。2007年以前,大中型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的设计技能及知识产权掌握在国外少数几家设计公司手中,国内大中型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都是外国公司负责设计,价格昂贵,技能转让条款十分苛刻。
颠末5年研究、设计、修改和设计验证试验,张富源率团队于2015年完成了“ZH—65型”蒸汽发生器自主设计技能攻关任务。
“ZH—65型”蒸汽发生器高约21米、最“胖”的部位直径约4.6米、重365吨,设计人员都称它为“大白”。
张富源以“331”总结了自己39年辛勤耕耘的效果——担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项目总设计师,完成了三大核电工程,研究设计了三种型号的蒸汽发生器,培养了一个国内一流的蒸汽发生器技能创新团队。
2020年11月,65岁的张富源超龄退休,但是,半生潜心于核动力事业的他接受返聘继续工作。
至今,用张富源审定签字的设计图纸制造的蒸汽发生器已有76台,其中,60台已投入使用或安装就位,16台正在制造中。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2月5日,在四川成都,张富源在展示他率领团队自主设计研制的抗高温高压、耐腐蚀、导热性能好的传热管。该传热管是蒸汽发生器上最关键的部件之一。

2月5日,在四川成都,张富源走在上班路上。

2月4日,在四川成都,张富源(左二)与团队成员讨论“华龙一号”后续工程项目设计技能方案。

2月4日,在位于四川成都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内,张富源(左)与团队成员讨论“华龙一号”后续工程项目设计技能方案。
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2月4日,在四川成都,张富源与团队成员讨论“华龙一号”后续工程项目设计技能方案。

2月4日,在四川成都,张富源(前)与团队成员讨论“华龙一号”后续工程项目设计技能方案。

2月4日,在四川成都,张富源(中)与团队成员讨论“华龙一号”后续工程项目设计技能方案。

2月4日,在四川成都,张富源介绍“华龙一号”核岛模型。

2月4日,在位于四川成都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内,张富源(前排中)与团队部门成员一起合影。

这是拍摄于1977年的张富源照片(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017年11月10日,在福建福清,由张富源率团队研究设计的蒸汽发生器在“华龙一号”首堆工程举行吊装作业(资料照片)。

2月4日,在四川成都,张富源谈起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正式开始商业运行,标记着自己领导团队成员颠末十多年技能攻关,自主创新研究设计的蒸汽发生器获得了圆满成功时,冲动流泪。
来源:
https://www.sohu.com/a/449288981_26710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