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4|回复: 0

观察:教导配套却成开发商炒作热点,“名校环城”谁是推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 0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为记者暗访拍摄的视频截图。
“学校没盖,名声在外”“房子没住,就可入读”“除了学校,没啥配套”“名校冠名,一挂就灵”……
比年来,各地新建名校冠名学校(以下简称冠名学校)数量激增。本应是正常的辅导配套,却演酿成为众多开发商炒作的热点,形成“名校环城”现象。
抱着“买房进名校”的心理预期,一些群众购房后却发现,有的学校险些人满为患,导致孩子难以入学,有的学校名不副实、教学质量乱七八糟。专家发起,鉴戒各地义务辅导阶段“批量复制”的名校拉高房地产市场热度,影响“房住不炒”政策落实,最终损害群众长处。
辅导平衡照旧地产营销?
“咫尺学府,一步未来”“名校集萃,菁英养成”……走进吉林省长春市多个新城区,雷同楼盘广告不胜枚举。在这些新城区,坐落着不少号称某知名高校新建的义务辅导学校,学校周边有众多新建楼盘。
有关部门多次发文,克制房地产商捆绑辅导举行宣传。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访发现,这些新建学校已然成为周边楼盘的营销“利器”。
“学校没盖,名声在外”,一些尚在规划中的“辅导用地”尚未创建就被作为营销噱头。长春市“龙湖舜山府”刚开盘,售楼处就人流如织,展板上注明楼盘旁有一块“辅导用地”。置业顾问先容,虽然还没创建,但这个学校一定是名校。
“房子没住,就可入读”。在长春市“华润昆仑御”,售楼员先容:“我们不允许学区,但房子间隔这所名校多么近。”
她所说的学校,是本地与一所知名大学互助创建的公办学校,去年开始招生。售楼员体现,虽还未交房,但已有业主的孩子入学。记者在周边探访时看到,有的地块照旧草丛,有的门路照旧“断头路”,最近的大型超市在数公里外。
为何新建的名校冠名学校在新城区扎堆?辅导部门相关人士先容,新城区辅导底子弱,为推动辅导平衡发展,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与知名大学、名校团结办学,以此吸引人口集聚,促进新城区发展。比方,长春某新城区引入多所互助办学的名校,5年来,义务辅导在校生由不到8000人增加到超4万人,动员周边学区房代价和人气一路走高。
名校为何心甘情愿落户新城区?记者发现,一方面名校得到了高额托管费,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实现低资本“版图”扩张,并为其西席提供提升平台,一般西席变“名师”、骨干西席当校长。某大学辅导团体官网显示,该团体负责举行管理、运营和资源服务的附属(实验)学校和一批资源服务校已达80多所,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份。
为何房地产商热衷在远郊拍地、卖房?地产界业内人士透露,土地拍卖之前,一些地方会暗示开发商将为相关地块配套“一类学校”,即名校冠名学校,部门房地产商也会在销售中炒作学区概念。因此,“名校来了地好‘摘’”“名校来了房好卖”现象不绝上演。
主动配套照旧炒作概念?
新城区创建学校,本是政府履行义务辅导职责举行的主动配套。然而,一些地方借机炒作名校概念,拔高了百姓心理预期,却在辅导体验上大打折扣,损害群众长处。
打开诸多都会舆图可以看出,大多冠名学校分布在新城区而非老城区,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环城名校带”。
“为什么互助办学不先结构在老城区,而都建在开发区?”长春市南关区某学生家长刘明质疑。刘明户口所在地学校生源萎缩,西席年龄老化。他观望多年,学校不见起色,只能到新城区买了套学区房。“名校都优先结构在新城区,感觉老城区的孩子没人管。”刘明说。
除了喜“新”厌“旧”,名校扩张还存在名不副实的现象。
“以为进了名校,就能享受名师辅导,但发现都是新招西席,没有履历。”某新城区名校家长吐槽:“有的冠名学校为了快速提升教学质量,小学一年级就频繁测验。一些班主任为了让结果悦目,鼓动家长报课外班。西席把压力转嫁给家长,这算什么优质辅导?”
东北师范大学辅导学部传授杨颖秀体现,从一些地方冠名学校的运行情况来看,建校初期都存在许多困难,虽然硬件设施先进,但西席队伍往往无法满足需求,老百姓也往往只认牌子。
事实上,部门群众瞄准名校购房,效果发现入学并不包管。站在长春市某冠名学校的修建工地外,李雯的心情复杂,学校将于本年7月竣工,随后迎来新生。一年前,她特意到这里买房,原来是看中了一家冠名学校,其时开发商信誓旦旦地说,买房就能入学。
没想到该校去年一年级新生就招了20个班,学位爆满。本年初,她才知道孩子已经无法入学,学位被划到了另一所在建的冠名学校。“建结果会是名校?新校离家几公里远,不通公交车,步行要40多分钟。”她说。
雷同情况另有许多。比年来,许多冠名学校每年招生规模达千人,学位不敷后,附近楼盘一些业主子女无法就近入学。新城区就只能批量开设“名校”分校,引发群众不满。
遏制“名校冠名”冲动
吉林省辅导厅克日发文,防止人为炒作学区房,缓解家长因为择校购房产生的巨大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专家体现,政府发展义务辅导要分身新老城区、强弱学校的协调发展,遏制义务辅导名校化、产业化、商业化冲动,防止“环城名校”现象进一步制造新的不平衡,加深百姓焦急,损害群众长处。
中国辅导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一些地方在做规划的时候,明确列出要建多少所重点或示范中小学。这样的规划是在强化新的不平衡和不平等,政府职责是把每一所学校办好。设置龙头或示范校,或将义务辅导分级发展列入规划,自己就袒露出深条理隐性问题。
专家体现,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履行好义务辅导主体责任,推进义务辅导阶段校长、西席交换轮岗制度化、常态化,不要寄期望于名校冠名、托管和团体化办学,制止少数人打着辅导旗号损伤群众长处。
吉林大学高等辅导研究所副传授张雷生认为,对于一些大学和名校搞批售和商业化行为举行认真评估,让冠名学校在阳光下运行,遏制“名校冠名”冲动,落实“房住不炒”政策。
(原题为《长春“名校环城”:学校批售牌子,房企赚足票子》)
“名校环城”,谁是推手?
“名校环城”背后,有利可图或为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增加所谓的优质学位,快速提升义务辅导水平,吸引购房者前来抢购、地产商摘地;一些学校可以向互助方收取代价不菲的托管费,冠以“理念”“文化”“模式”等名义,扩大办学“版图”;一些教职工在原校区原本是普通老师,但在新创建的冠名学校大概摇身一变为名师,甚至跻身管理层,“享受着原单位的体制便利,又能按照市场化方式得到更多的福利报酬”。至于校方收取的托管费怎么花,对派往冠名学校的老师如何管理和正向鼓励,目前仍缺乏监督渠道,百姓对此也不清楚。
“环城”的名校大多是知名公办学校冠名,且主要靠财政拨款。公办学校发挥优质辅导资源辐射动员作用,推动辅导平衡和公平本是职责所在,但其校名在辅导资源不平衡的当下,是可以产生巨大牵引力的符号,也是学生家长购房时看重的卖点。一些地方和开发商恰恰使用了这一消费趋向,通过冠名学校吸引购房者甘掏腰包,让“名校环城”愈演愈烈。
对“名校环城”现象,如果不加以有效监督和规范,对辅导生态、楼市政策执行都有大概产生错误导向。如果校名都可以随意批售,地方政府大概地产商举行直接或间接的长处交换和批量加持,还大概滋生腐败。梳理一些知名大学被巡视指出的问题,“互助办学办班羁系不严”“校办企业和互助办学等领域耿介风险突出”等问题位列其中。如果不实时改正,恐将加剧新的辅导不平衡,最终损害群众长处。
百年大计,辅导为本。义务辅导必须对峙公益性,任何创新和探索都不能脱离这一根本属性,公立学校对此应是服从义务。有关部门应该行动起来,对当前一些高校和中小学名校冠名现象举行一次大清理、大整顿,揪出那些名不副实的冠名学校,督促有关地方不要将履行义务辅导的主体责任片面放在冠名学校、托管学校以及互助办学上。只有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义务辅导阶段校长西席交换轮岗制度化、常态化,才气努力让义务辅导强起来、平衡起来。
(原题为《“名校环城”,谁是推手?》)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来源:https://www.sohu.com/a/458354007_26061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条款|石狮论坛 ( 闽ICP备15001810号-1|闽公网安备 35058102000177号 )

GMT+8, 2025-2-24 22:06 , Processed in 2.603187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