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3月28日电(记者王贤、侯文坤)增殖放流是水生生物掩护的重要步伐。28日上午,“2021年中华鲟掩护同盟公益增殖放流运动”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汽渡码头举行,放流中华鲟子二代2020尾和长江鲟子二代1000尾。
“这次我们一家三口都来了。专门带小孩来体验中华鲟、长江鲟增殖放流,就是想在她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她从小就懂得保护这些与人类相生相伴的朋友,掩护好我们的母亲河。”来自武汉的环保志愿者蔡先生说。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党组书记魏琦说,我国对中华鲟实施全面掩护已有近40年,在立法管理、科学研究、种质掩护、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希望。自1983年发现葛洲坝下中华鲟自然繁殖以来,沿江省市积极开展中华鲟放流运动,累计放流至长江中的数量约700万尾。
中华鲟作为鲟形目代表物种,是长江生态的“活化石”,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其掩护广受国内外关注。当天的增殖放流运动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指导,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荆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华鲟掩护同盟共同主办。(完)
来源: https://www.sohu.com/a/457749907_26710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