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3|回复: 0

应急部分招人难,代表发起培养人才可参照公安、政法系统模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9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应急管理部门存在高危和问责风险,下层部门招录专业人员、留住专业人员存在一定难度。本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能学院院长陆銮眉带来了关于创建符合应急管理职业特点的人才专项培养和招录制度的发起。
陆銮眉指出,应该参照公安、政法系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创建符合应急管理职业特点的人才专项培养和招录制度,从源头上加速补齐应急管理专业人才不敷短板。
1
专业人才短缺成短板

根据辅导部学校规划建立发展中心统计,2020年全国仅安全羁系、安全服务、安全技能应用人才的缺口就高达43万。
陆銮眉说,自己作为辅导系统的代表,一直关心关注应急管理人才问题。“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和学科建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最大短板。”
陆銮眉分析,应急管理具有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的特点,从3年来应急管理部门机构改革的实践看,改革后,应急管理部门任务重、责任大,地方负有安全羁系职责的部门被问责的情况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此,社会上普遍认为,应急管理部门存在高危和问责风险,下层部门招录专业人员、留住专业人员存在一定难度。
“改革后,一些地方应急管理部门陷入 ‘事来了、编没来,编来了、人不来’的尴尬局面。”陆銮眉说,“这导致越往下层,‘人少事多’‘一人多职’的现象越凸显。”
陆銮眉体现,应急管理部门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院校人才供给之间,迫切需要通路,必须从源头上加速补齐应急管理专业人才不敷短板,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
人才气力偏弱成瓶颈

“我国应急管理人才气力总体偏弱,已成为制约我国应急管理能力水平提升的瓶颈。”陆銮眉说,“全灾种、大应急”,应急管理部门是实战部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抢救济等各项工作亟需“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更需拥有过硬实战本领的人才。
“细查现状,难免令人担心。”陆銮眉调研发现,全国范围内,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主要构成人员多为原安监系统人马,且人员数量增加不多、职能扩充却很明显,这不但不适应新部门、新职能、新要求,而且进一步摊薄了原本不敷的安全生产羁系气力。
别的,当前的应急管理学科辅导,还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使用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陆銮眉先容,应急管理部门面向普通院校招录的毕业生大多不适应“一专多能”和实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应急管理学科举行规划设计,增强应急管理高等院校建立,建立具有龙头性质的应急管理大学,使得应急管理学科建立与实践应用互促互进。
3
参照公安、政法系统招录培养人才

“在专业人才招录培养方面,公安、政法系统已经有成熟的做法可以鉴戒。”陆銮眉表明,公安构造创建了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司法行政构造创建了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构建了院校招生与部门招录协调机制,对有关院校毕业生施行单独联考招录政策,通过入校即入警的方式,使专业院校毕业生成为队伍气力的主要泉源。
“这些方式很好地管理了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专业人才引进难等问题。”陆銮眉认为,应急管理部门与公安、政法系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发起有关部门参照公安、政法系统做法,研究创建符合应急管理职业特点的人才专项培养和招录制度,同时增强应急管理高等院校、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建立,强化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气力的职业精神辅导。
南都记者马嘉璐 发自北京

来源:https://www.sohu.com/a/454876093_161795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免责条款|石狮论坛 ( 闽ICP备15001810号-1|闽公网安备 35058102000177号 )

GMT+8, 2025-4-25 02:00 , Processed in 0.15832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