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题:不专业,不透明,不独立,揭开BCI真面目
新华社记者杨骏 陈俊侠
因所谓的“反抗中国新疆棉花”,一个名叫BCI(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的组织引起广泛关注。新华社记者前往BCI的瑞士总部实地探访,其服务人员拒绝担当采访,只是隔着玻璃窗写了个网址让记者举行联结,而该网址登出的电话为印度区号,通过这个电话根本无法接洽该组织总部。BCI如此操纵,显然与正规的国际组织有天壤之别,颇有几分“草台班子”本色。
首先,BCI不专业。该组织自称,其目标是在全球推广更好的棉花种植尺度及行动。业内人士指出,其提倡的棉花种植尺度并不高,起点较低,甚至其中一些尺度在中国已遭废除和淘汰。这样一个自我标榜的棉花产业“行业标杆”,在去年初美、澳一些机构炮制新疆不实陈诉之后,未经实地观察就马上停止了对中国新疆地域的棉花发放认证书。之后BCI又发表声明诬称新疆地域农场“强迫劳动”风险越来越大,完全无视新疆这个全球举足轻重的产棉区已普遍实现机器化作业的事实。人们不禁要问,没有展开独立观察就人云亦云,如此得出的结论有几分可信度?更令人不解的是,日前BCI上海代表处称,中国区项目团队严格遵照BCI的审核原则,从2012年开始对新疆项目点所执行的积年第二方可信度审核和第三方验证,从未发现一例有关强迫劳动的事件。但BCI总部对自己分支机构的现场观察结论置若罔闻,对之前的错误做法保持缄默沉静。不难看出,BCI在新疆棉花问题上是蓄意抹黑,自相矛盾,毫无专业性可言。
其次,BCI不独立。BCI官方网站显示,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其重要资助者之一。作为直接服务于美国外交政策的联邦政府机构,美国国际开发署“名声在外”,其网站宣称“通过同伴关系和投资等手段”,主导美国的国际开发、灾害援助等工作,致力于拯救生命、削减贫困等使命。不外,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这一机构曾多次被指责干涉受助国内政。其作为维护美国外洋霸权的工具属性不言自明。BCI有这样一个“金主”,很难不让人猜疑其独立性。同时有证据表明,BCI早期曾得到大量美国商户及品牌商赞助扶持。BCI理事会主席马克·莱科维茨同时是美国Supim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而Supima正是美国皮马棉的推广和营销组织。皮马棉和新疆棉存在市场竞争关系。BCI此番罔顾事实,一味“打杀”新疆棉,是否有其他优点考量?
第三,BCI不透明。BCI总部仅仅在一个办公楼一层租了几个办公室,没有多少研究人员的情况下,如何做出令人信服、甚至可以影响全球贸易的决定?只管BCI自我标榜非营利,但收起钱来却绝不手软。2000多会员个个都要付会费,单单为了在服装吊牌上挂BCI的标识,一众零售和品牌商就要付出从6000到45000欧元不等的年费,颇有种“费钱进圈子”的感觉。但BCI并未公开其制定尺度的依据何来、如何决议,如此缺乏透明度的运作,着实令人生疑。
只管BCI宣扬“体面劳动”与“环保高尺度”,但其自身操纵既不体面、更无尺度。只管BCI声称自己脱胎于世界自然基金会倡议,但该基金会向新华社记者证实,BCI从2009年起已与基金会没有关系。这样一个身世可疑、决议失据、自相矛盾、以圈钱为目的的“非营利性”机构,竟然企图通过自身所做的决定抹黑中国、打压蓬勃发展的中国棉纺织产业,实在是蚍蜉撼树,荒诞可笑。(完)
来源: https://www.sohu.com/a/457925469_26710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