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启示录 发表于 2021-3-16 12:40:00

回眸厦大百年:打好“侨”牌 写信都能把学生教出来

中新社厦门3月16日电 题:回眸厦大百年:打好“侨”牌 写信都能把学生教出来
中新社记者 杨伏山
作为中国第一所由华侨独资兴办的高等学府,厦门大学从创校伊始,奔涌的血液中就流淌着“侨”的血脉;因缘际会,打好“侨”牌,拓展外洋华文教导事业,成为与厦大百年发展如影随形的文化基因。
厦门大学外洋教导学院原副院长陈荣岚传授,已在外洋学院工作逾20年。他日前在继承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厦大外洋学院创建60多年来,已为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域培养了逾6万名各类外洋英才,其中不少外洋华侨华人精英,如今已成为生动在东南亚等国家经济社会舞台上的栋梁之才。
“像东南亚一些知名华人企业家、华文作家、西席、媒体记者、编辑、学者、中医师等,不少是外洋学院毕业的。”他说,印尼华人企业家林联兴,以70岁高龄得到外洋教导学院中文函授本科毕业,更是体现了学无止境,锲而不舍的精力,与厦大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高度契合。
陈荣岚说,这些厦大外洋侨界校友,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就是深受校主嘉庚精力熏陶,胸怀大爱,感恩回馈,热心推动母校教导事业和外洋华文教导的发展。
因地处东南沿海,又是海防前线的特殊性,原国家高教部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将厦门大学发展方向定位为“面向东南亚华侨,面向海洋”。
厦大外洋教导学院于1956年创建,前身为中国高校第一个设立的华侨函授部,后曾使用外洋函授部、外洋函授学院等名称,1991年经教导部批准定名。建立当年,厦大就对外招收数理化等专科学历生300多名;翌年,数理化学科招生数增加一倍,到达680多人。
陈荣岚说,当年厦大设立华侨函授部,是为满足外洋华人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和数理化科学知识的需求,以提升他们在本地谋生创业的能力,更好地融入所在国主流社会,促进中外相助交换,成为中国高校中最早专门从事对外教导的机构和第一代外洋远程教导的开辟者。
如今,外洋教导学院的华文教导与对外汉语讲授已形成汉语国际教导与文化流传并重、学历教导与非学历教导兼备、面授讲授与远程教导并举、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行的学科特色,在外洋尤其是东南亚享有较高声誉。
厦大外洋教导学院远程教导部主任刘强博士告诉中新社记者,厦大华侨函授部,一开始采取书信往来的函授形式举行外洋讲授,把讲义或相关学习质料从厦门邮寄到华侨华人所在地。
他说,只管是函授方式,而且邮寄时间比力长,但华侨华人学习热情高,学业有成。他们歌颂厦大“写信都能把学生教出来。”
改革开放以后,厦大外洋教导发展为函、面授团结方式,除了传统函授外,依托华侨华人所在国本地教导机构,从厦大派西席前往会合面授,答疑解惑;2004年以来,随着新技能条件的成熟,厦大外洋学院开始实现大规模远程网络教导。
刘强说,新一代外洋华侨华人和当年的老一辈有许多差别,厦大正在不绝探索面对新情况新形势下如何开辟创新,想更多办法、更多途径,更好地服务华侨华人外洋教导工作。
2016年2月,厦大开创中国高校走出国门办学的先河,在曾经哺育和成绩陈嘉庚不平凡一生的马来西亚兴建分校,这是中国高校中率先设立拥有独立校园的外洋大学分校,再次备受中外教导界瞩目。
厦门大学原校长、厦大校友总会理事长朱崇实认为,这是厦大对陈嘉庚创办厦大、恩泽万代的一个回报,这是一个汗青的回馈,这也是厦大走进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比年来,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力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教导成效,该校相关人士称,2017级化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吴舒霏和刘俞伶本年2月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重要国际期刊Solar RRL的特刊Solar Photocatalysis上发表综述,引起业界人士关注。(完)

来源:https://www.sohu.com/a/455849955_12375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眸厦大百年:打好“侨”牌 写信都能把学生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