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我曾亲历黄岩岛事件,有些话必须要说
【文/ 傅莹】2016年8月10日至11日,我应邀与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在香港一个共同的朋友家碰面。拉莫斯是其时新上任的杜特尔特总统委派的特使,此次他邀请我以私人身份碰面,目的是寻找缓解中菲告急关系的途径,包罗探讨他拟议中的北京“破冰”之旅的可行性。
我与拉莫斯相互熟识,在1999年任驻菲律宾大使期间经常与他攀谈,也曾经围绕南海局面有过讨论。我们聊了昔日时光,当谈到那些年中菲各界如何降服困难、连续推进友好相助时,我们都对目前两国相助陷入低潮感到遗憾。
这次晤面气氛很好,但是我们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拉莫斯和他的团队对这些年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对黄岩岛事件的了解,与我掌握的情况差异比力大。菲律宾人听到的故事是,“2012年中方欺骗了菲方和美方,中方船只没有按照约定与菲方船只同时撤离黄岩岛”。我也曾经听美国的一些前政要和学者提到过雷同的说法,这些言论让许多人对形势和中国的做法产生了误解。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315/027ebedace7d4901801440014491c256.jpeg
8月10-11日,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中)在香港与傅莹(左三)、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左二)进行友好会面 图自中新社
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在他出书的《转向:美国对亚洲战略的未来》(The Pivot: The Future of American Statecraft in Asia)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2012年,与中国十周的对峙最终使菲律宾失去了两国都声称持有主权的黄岩岛。中国的反对、抗议以及非正式的施压迫使菲律宾提起了南海仲裁案。”
我对这样的貌似中立实则袒护菲方的叙事感到忧虑。显然,在菲律宾和美国流传的故事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刻意回避了黄岩岛的汗青经纬和事件的初始状态。如果以这种信息作为决议根本,不但菲方无法明白中国在管理中菲矛盾中的积极作为和释放的善意,更危险的是,有大概导致事态滑向错误的方向。因为对事实见解上的差距肯定会影响到相互的认识和判断,进而影响到事态的发展。
那么,真实的故事毕竟是怎样的?黄岩岛又有着怎样一段汗青?作为该事件的亲历者,下面是我对这个事件的过程和相关问题的回想。
事情的起因是2012年4月在南海发生的一个事件。那一年的4月11日,中国的报纸和网络媒体以头条的方式,报道了中国渔民在黄岩岛潟(xì)湖内受到菲律宾水师侮辱的新闻。
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黄岩岛潟湖内正常作业时,菲律宾的“德尔皮拉尔”号的汉密尔顿级巡逻舰突然出现,对中国渔民举行堵截和干扰。新闻照片显示,中国渔民被扒去上衣在菲方舰只的甲板上曝晒,头上顶着菲律宾水师的枪口。这些照片瞬间在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效果,引发全国声讨。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315/4431277dfcda4918878ab370bd3878f3.jpeg
2012年4月11日,菲律宾外交部出示一组照片显示,10日上午菲律宾水师在黄岩岛海疆持枪登上中国渔船“琼海03026” 资料图
闻讯后,在黄岩岛附近巡航的“中国海监75”号和“中国海监84”号编队赶到现场,在美济礁守礁的“中国渔政303”船也前去掩护渔民。以后,国际媒体报道称,中菲双方在黄岩岛形成对峙。这就是2012年“黄岩岛事件”。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315/38693d6df20b4fcbb07ee818d51b599f.jpeg
菲律宾水师司令官巴玛展示10日下午赶赴掩护中国渔民的“中国海监75”和“中国海监84”照片资料图
在叙述事件的处置惩罚过程之前,需要简单了解一下汗青:为什么说黄岩岛属于中国?为什么中方不认为对黄岩岛存在“争议”?
自古为中国领土
黄岩岛是中国中沙群岛的一部分,是珊瑚礁在海盆中的海山上长年堆积而成,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海疆,英文别名为“斯卡巴罗礁滩”(Scarborough Shoal)。黄岩岛的地理构造独特,属于环形礁盘,周长55千米,围成一个面积为130平方千米的潟湖,水深10~20米。潟湖东南端有一个宽400米的通道,与外海相连,因为这里礁石比力多,实际上可以方便船舶收支的湖口宽度约莫只有200米,而且水不是很深,只能容纳100吨以下的中小型船只进入。别的,礁盘另有许多小的豁口与外海相通,一些小型捕鱼船也可以由此收支。黄岩岛潟湖内海洋生态千姿百态,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渔场,这里也是附近渔民在台风季候避风的好去处。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315/e69f5988759c404498f94120752ea01b.jpeg
黄岩岛环礁的水线以上出现的零散珊瑚礁碎片,每个碎片的外貌积约为1至5平方米图自WorldPress“讨论南海”论坛
无论从汗青角度照旧法律角度看,黄岩岛都属于中国。
中国政府对黄岩岛举行连续有效管理的史实记录在中国历代官方文件、地方志和官方舆图中都有反映。据《元史·郭守敬传》记录,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天子的旨意举行“四海考试”,南海的丈量点就在黄岩岛。这说明至少在元朝,中国就已经发现并管辖黄岩岛了。黄岩岛及其周边海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渔场,中国渔民,特别是海南省谭门镇的渔民,世世代代在这片海疆从事渔业生产运动。流传至今的《更路簿》(以文字形式出现中国渔民在南海举行渔业生产和贸易运动的飞行指南)等古籍,完整记录了祖祖辈辈的中国渔民在黄岩岛及其附近海疆从事渔业运动的航线。
近现代有关黄岩岛最重要的记录是在1935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的内政部、外交部、水师部和教诲部等官方机构派成员组成水陆舆图审查委员会,公布了中国辖属的南海诸岛中132个岛礁沙滩的名称,其中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Scarborough Reef)之名,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中华民国版图。1947年10月,中华民国政府审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称“民主礁”(Minzhu Jiao),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315/d82136a934124ac0907a66d449548381.jpeg
图自知乎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管辖得到国际认可。日本战败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南海诸岛实施吸收和管辖;1947年编写了《南海诸岛地理志略》,绘制标有南海“断续线”的《南海诸岛位置图》;1948年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其中包罗《南海诸岛位置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新中国政府完整继承和延续了对南海诸岛的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8年发布的《关于领海的声明》中重申了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将“黄岩岛”(Huangyan Island)作为尺度名称,同时以“民主礁”作为副名。
在中国对黄岩岛拥有主权以及行使管辖权的过程中,广东、广西、海南的沿海渔民经常性地在此举行作业。新中国建立后,相关机构也对黄岩岛举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观察和研究。
作为中华民国政府的盟友,美国对于南海诸岛在日本投降后被交还中国的事实是了解的。由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会明确要求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1952年,日本与中国台湾政府签订“中日合约”,将西南沙群岛归还中国。1956年8月,美国驻台机构一等秘书韦士德向中国台湾政府口头申请,美武士员拟前往黄岩岛、双子群礁、景宏岛、鸿庥岛、南威岛等中沙和南沙群岛岛礁举行地形丈量。中国台湾政府随后同意了美方的申请。1960年12月,美国政府致函中国台湾政府,“请求准许”美军事人员赴南沙群岛双子群礁、景宏岛、南威岛举行实地丈量。中国台湾政府批准了上述申请。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增强了对南海诸岛的管辖,多次派科学观察队到黄岩岛举行科学观察。1977年10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登上黄岩岛举行观察。1978年6月,该所科研人员再次登岛举行观察运动。1985年4月,由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组织的综合观察队登上黄岩岛实施综合观察。1994年我南海科学观察队抵达黄岩岛举行观察,并在岛上建了一块一米高的水泥吊唁碑。中国政府主管部分在1994年、1995年、1997年和2007年先后四次批准无线电爱好者登岛举行无线电丈量。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315/7ee6b678b85548efb3799679b602a5db.jpeg
1994年,国际公认黄岩岛业余无线无线电信号“BS7H”频道电话第一次从黄岩岛第二大岩石发往全世界,其中B代表中国无线电台,S为南海各岛屿,7为中国第七区海南省行政区域,H为黄岩岛 图自WorldPress“讨论南海”论坛
《团结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界定了内水、领海、临接海疆、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等概念)无法取代其他既成国际法准则。《团结国海洋法公约》只是允许沿海国家有权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并无任何条款规定沿海国家可以据此声索或侵占他国固有领土。
由此可见,黄岩岛属于中国的事实是清楚的,不存在争议。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菲律宾曾在20世纪独立后开始对中国的南沙群岛部分岛礁体现出侵占的企图。在20世纪50年代策动了“克洛马事件”。进入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逐步占领了南沙群岛的中业岛、马欢岛等8个岛礁,并对所谓的“卡拉延岛群”提出主权声索。然而这些活动都不涉及黄岩岛。其时美国政府的态度是站在中国台湾政府这一边的,尊重中国台湾政府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但出于暗斗的权宜之计,美国对菲律宾等国的侵占行动也没有做出太强烈的反应。
来源:https://www.sohu.com/a/455638802_11547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