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起笔于西湖山水间
(中共百年华诞)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起笔于西湖山水间中新社杭州3月14日电 题: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起笔于西湖山水间
作者 郭其钰
杭州西子湖畔,北山街84号院内,在阴阴绿树掩映下,一栋依山而建的青灰色二层小楼朴素低调。
一派湖光山色中,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就在这里诞生,以后开启了社会主义中国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新征程。
“治国,须有一部大法”
1953年12月,毛泽东率宪法起草小组成员离京赴杭,在西湖边度过77个日夜,起草完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宪法初稿也因此有了一个浪漫的名称——“西湖稿”。
2016年12月4日,第三个中国国家宪法日,中国第一家以宪法为主题的陈列馆——“五四宪法”汗青资料陈列馆在北山街84号建成开放,更多关于“五四宪法”的影象被叫醒。
“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能会合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一进陈列馆,毛泽东在赴杭途中说的这句话便映入眼帘。一座都会和一部大法以后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列馆还原了毛泽东当年起草宪法时的办公场景,桌子上的一摞摞各国宪法文本和资料,印证其“搞宪法是搞科学”的论断。馆内陈列的诸多宪法修改手记,也从细节处反映宪法修订过程中的审慎与用心。
“在‘西湖稿’起草过程中,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条毛泽东都亲自到场讨论,对草案内容反复举行研究和论证,许多条款照旧他亲自起草的。”“五四宪法”汗青资料陈列馆党支部书记魏凌俊先容。
陈列馆的讲授中,有这样一组数据:1954年6月14日宪法草案正式公布后,全国各界共有1.5亿余人到场了宪法草案的学习讨论,共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增补意见和问题。
“占全中国人口四分之一的公民到场宪法制定,这在世界制宪史上是极为稀有的。”讲授员说。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集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获全票通过,故称其为“五四宪法”。
法治潮涌之浙江大地
法者,治之端也。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五四宪法”虽已成为汗青文献,但其蕴含的法治精力、法治代价恒久弥坚。
2006年4月,浙江省委作出法治浙江创建的重大决议,率先开始法治创建在省域层面的实践探索。
“法治浙江是在遵循国家法治统一原则下部门经济先发地区法治先行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这一决议的作出,充实体现了浙江对法治在治理中底子性职位的认识。”浙江省委党校教导长、教授、博导骆梅英表现。
十五年来,从“八八战略”摆设法治浙江创建,到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创建,再到努力打造法治中国示范区,浙江对峙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创建各领域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内在定力。如浙江始终把民众满意率作为权衡法治政府创建的一把标尺。
在骆梅英看来,“浙江的法治政府创建,最大亮点就是在人民需求与法治供给之间探索创建良性互动的实践。”
抚今追昔,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之地,西子湖畔的人们看得见过往,更勇于改革,向往着未来。(完)
来源:https://www.sohu.com/a/455574538_12375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