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区房单价最高超30万元 辅导资源缺口到底有多大
降楼市“虚火” 一二线都会密集调控:深圳新房购买试点“积分制”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326/e1434fab38584846ac1e4d61df386cc8.jpeg
[ 40年间,深圳在校小学生人数已从4.7万增加到了106.9万,但深圳的小学仅由226所增加到340所。 ]
“宁买关内老破小,不买关外大新房。”家长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勤学校而做出的购房选择,在深圳这样地少人多的超大型都会中尤为明显。
第一财经记者克日走访了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国城花圃,该小区坐拥深圳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两所名校(被称为“双实验学区房”)。某房屋中介张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国城花圃44平方米户型的房产仅一套在售,而且学位还要等一年,现在报价是1500万元,单价凌驾34万元/平方米。
有意思的是,与国城花圃直线间隔仅200米的圆龙园小区,房产单价为11.4万元/平方米。张先生说,圆龙园目前在售的一套131平方米的房产,业主报价是1530万元。虽然大户型的房产单价一般比小户型的低不少,但总体来说,这两个小区的单价照旧相差十多万元。
记者从福田区教诲局官网查询得知,圆龙园和国城花圃虽然相隔不远,但分属于两个差别的学区,一个是“红岭园岭校区”,一个是“双实验”。
雷同的案例在深圳各片区都屡见不鲜,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对第一财经记者体现,从整体看,底子教诲资源的短缺是硬缺口,同时优质底子教诲资源的短缺,大概说优质教诲供给不平衡是更大的问题。如果能从根本上办理底子教诲供给质量不均等问题,某些显性的缺口大概会因不必追逐为数不多的勤学校而缩小。
学位缺口到底有多大
已往4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长了42倍,每年新增人口凌驾40万。人口红利给深圳经济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深圳也由此成为全国人口最年轻的都会,平均年龄不凌驾35岁,但随之孩子的教诲问题也因此突出。
深圳统计年鉴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幼儿园共有1836所,专任西席39912人,学生54.50万人;小学共有340所,专任西席58511人,学生106.90万人;普通中学共有417所,专任西席38361人,学生47.74万人。
从生师比这个指标来看,深圳2019年普通小学的生师比约为18.3,即1名老师需对应18.3名学生。该数据虽比2018年略有下降,但和全国平均情况对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普通小学的生师比为16.85。
从小学生和学校数量变革来看,1979年到2019年的40年间,在校小学生人数已从4.7万增加到了106.9万,但深圳的小学仅由226所增加到340所。
那深圳的教诲缺口到底有多大?2019年底,深圳多区发布学位预警:2020年龙华区小一学位缺口近8000个,月朔学位缺口近3000个;2020年福田区公办小一缺口凌驾7000个,公办月朔缺口凌驾2000个;2020年坪山区公办小一学位需求较2019年将增长约14.6%、公办月朔学位需求较2019年将增长约28.1%,无法保障符合条件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读公办的需求。
以上述深圳2019年小学生和普通中学学生在校数量为基数,深圳中学生(47.74万人)与小学生(106.90万人)在校数量之比(下称“中小学生数量比”)为0.45。
查阅上海、北京和广州的统计年鉴得知,同期,上海中小学生数量比为0.74、北京为0.57、广州为0.48。深圳的中小学生数量比在四个一线都会中最低。
早在2018年,深圳市政协委员邓少勇就公开体现,按照“都会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深圳在2015年应该有小学至少719所,而当年深圳小学总计只有334所,缺口到达385所。随着二孩政策实施、港澳籍适龄儿童放开入学等,深圳学位供应压力越来越大,据教诲部分测算,预计到2020年,深圳小一学位缺口将到达4.95万个。
陶一桃指出,深圳之所以一直面临巨大的教诲缺口,一是因为底子教诲的资源配置根本上是按户籍或常住人口来确定的,但深圳是个十分生动的流动人口都会,而且人口的年轻化又导致大多闯深圳的人有处于读书年龄的孩子,因此学位的需求一直出现刚性上升趋势,但底子教诲的供给相对滞后并迟钝;二是由于中小学老师短缺,中小学老师由于体制内外体例差别而无法到达同工同酬,使一部分非体制内的老师会做出另外的选择,从而造成制度性的西席短缺。
大学区、团体办学模式能否突破僵局
在上述现实配景下,大学区、教诲团体化的办法被提出。
大学区的概念是在2015年初由深圳市教诲局提出的。通俗来讲,大学区即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学校,其房产不再直接挂钩某所学校的学位,突破了原来“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固定模式,同一套学区房,根据家庭积分、户口、社保等条件差别,录取的学校也大概不一样。
随后,福田、龙华、罗湖、南山、盐田等5区相继试点大学区,但每个区根据差别情况,详细细则有所差别。
与此同时,以“优质资源共享”为出发点,团体办学模式的趋势近几年也逐渐明朗。第一财经记者大略统计,2003年,南山在珠三角率先建立蛇口育才教诲团体;2012年南山实验教诲团体建立;2015年,红岭教诲团体建立;2017年,南方科技大学实验教诲团体和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团体建立;2019年,深圳市荔园教诲团体和福田实验教诲团体建立;2021年2月,福田区荔园外国语教诲团体建立。
这两套模式看似平衡了片区内的教诲资源,但在各区实施过程中问题仍存在。
比如,随着各教诲团体队伍的壮大,不少家长纷纷体现担心,此举能否真正做到教诲资源共享。
一位南山区的家长王先生对第一财经记者体现:“2017年小区所在的学府中学、小学(海文部和海珠部)并入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团体,当初答应团体化办学将在课程设置、教程使用、师资调配上统一。但三年已往,不但小孩在学府小学上课的英语讲义与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海德学校(下称‘南二外本部’)差别,而且只见学府小学的优秀西席被抽调到南二外本部,不见南二外本部优秀西席支援学府小学。同时,从2015年起延续多年的小区拥有的抽签去南二外上学的政策,在2020年也被取消了。对于小区家长来说,此次团体化的利好并没有感受到。”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展研究部主管华洪就此类问题在继续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体现,教诲团体化实施的初志,是通过“强带弱”的方式,实现教诲资源的均等化。但现阶段,教诲团体化极容易陷入单纯的规模扩大化路子,造成原本优质的教诲资源被撒胡椒面式地平摊出去,反而造成优质资源不优质,待提携资源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的怪相。
“教诲团体化是办理深圳学位不平衡问题的一种实验,如果说大学区是以空间来到达平衡的目的,那教诲团体化就是从整个教诲体制管理和运营的角度来举行,以此到达教诲资源的平衡配置和共享的目标。”中国都会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对第一财经记者体现,“单从现在实施的效果来看,教诲团体化改革仍处于低级阶段,还在探索中。”
来源:https://www.sohu.com/a/457382166_11498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